生活中的范雨濛,笑容可掬,说话和气,一副淑女形象。但正是她,善于突破疑难案件,是同事们眼中的“办案能手”。
“我刚来院里的时候是全院学历最高的,可最初的几个案子办下来,还是觉得知识储备不足。”2006年,范雨濛从学校毕业后,踏入了石家庄市桥西区检察院的大门,在公诉岗位一干就是7年。
范雨濛如何用7年把自己打造成“办案能手”的呢?
从爱问的变成被问的
她有一摞视为珍宝的剪报本。新出台的司法解释、疑难案件分析等都贴在本上。日积月累,这些知识不只是贴在本上,更印在了她的心里。罪与非罪的把握,此罪与彼罪的分析,在法庭上针对辩护人的答辩观点,不少内容都出自这个本上。
有同事说:“你脑子挺好用的,看过的东西都能记住,说出在哪儿。”她回答说:“公诉人出庭指控犯罪,总不能把刑法书带上法庭吧?要想在庭上应对自如,必须将知识印在脑子里、印在心里,这样才能有底气。”
在很多老干警看来,范雨濛还是最爱提问题的人。为解决具体案件的法律适用难题,范雨濛一有时间就向同事前辈请教问题、虚心学习。正是有了对法学理论的深入学习,对法律问题的深刻把握,使她逐渐成为了公诉科的中坚力量。如今,当初最爱提问题的范雨濛成了回答问题最多的人。同事们遇到疑难案件总喜欢和她讨论讨论。
出名的“细致”,不为人知的付出
很多人都知道范雨濛办案细致,却很少有人知道“细致”两字背后的付出。2010年以后,信用卡诈骗案件激增。范雨濛敏锐地发现,侦查机关、报案银行对于透支本金的计算方式与刑法意义上的透支数额有很大区别。“如果不能准确地将滞纳金、手续费扣除,那很有可能导致认定事实错误,使不构成刑事犯罪的人受到追诉。”她说。
刘曦信用卡诈骗案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为了查明其真正透支的本金数额,她将刘曦从开卡之日起的每笔消费记录仔细核对,多达2年的记录有230多笔,她逐项核对、计算,得出实际透支本金为9955.08元,未达到信用卡诈骗罪恶意透支1万元的追诉标准,因此建议对刘曦作出不起诉决定。办案这几年,有12起类似的案件被她审查出来。达不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案件,她绝不会贸然提起公诉。
办案中体会学无止境
办一案,懂一块。这么多年走过来,范雨濛深深体会到“学无止境”的深刻内涵。2011年,井陉古瓷窑遗址被破坏案件交到了她手上。该案中,涉及当地文物管理人员是否构成失职造成珍贵文物损毁、流失罪。在提审时,前后两任文物局长都说:“我履行了相应的职责,我没罪。”
当时,范雨濛对文物方面的政策和知识了解甚少。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案情,了解相关知识,她顶着烈日到案发地了解文物被破坏的情况,多次向老教授请教,查阅了大量的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打印出的参考资料就有100多页。在《国家文物局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管理办法》中,她找到文物部门官员必须履行的职责内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人为因素导致发生严重破坏事件的,县级以上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接到报告2小时内,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同时向国家文物局报告。”
该案的庭审一直持续到晚上8点,在与作无罪辩护的律师激烈交锋中,她依据明确的规定作出了有力的指控。2011年11月,法院对上述被告人作出有罪判决。
7年来,她办理的各类刑事案件638件938人,这其中包括很多重大、疑难案件。因为善于突破疑难案件,她先后荣获了石家庄市十佳公诉人、河北省十佳公诉人、全国优秀公诉人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吧,我很幸运,在自己喜欢的工作岗位上付出着、收获着。”与荣誉相比,范雨濛对自己的评价很“低调”。
(原标题:“办案能手”范雨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