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记四川成都市检察官童勤:用真诚引导诉求者
2018-09-05 16:15:00  来源:检察日报

 

  第一天,童勤接待了一起近300人的集体访;第二天,听取一位基层院反贪局长对一起案件的不立案说明,做好一起可能的群体访预案;第三天,一位来自资阳的离婚官司上访人走进接访大厅,童勤耐心向对方解释管辖权限,并告知解决途径……

  在记者采访的3天里,童勤的工作和话题都离不开上访和上访人。这是她的工作常态。她曾经说过:“上访群众走到检察机关这一步,已历经坎坷。作为直接面对信访群众的检察官,耐心倾听他们的表达诉求,是我们工作的重要内涵之一。”

  身为四川省成都市检察院控告申诉检察处副处长,童勤要掌握并指导全市检察机关疑难信访案件的处理,直接面对上访群众。一个与牢骚和烦恼打交道的工作,用心去做,就成了一个充满人情和让人感动的职业。

  “耐心、细心,将心比心” 

  多年的接访工作,让童勤名声在外,很多上访群众指名道姓要求她接待。10月8日,国庆假日后的第一个工作日,童勤刚走进成都市检察院检务接待大厅,就被来访的群众团团围住——

  “童检察官,我们为了这个事情跑了好多趟了,检察院怎么到现在还没有个确切的结果呢?”

  “您的这些资料我已经反复看过了,我们将再次把您的这个问题提交到相关办案部门,请您放心!”

  “童检察官,你可要为我做主啊!”

  “我们会尽快督促办案部门处理您的案件,给您一个满意的答复!”

  始终微笑,始终亲切和善,始终认真倾听,工作状态中的童勤呈现着一种亲人般的体谅、包容与敞亮,这让很多来访者不由自主按下心头的急躁与烦闷。

  童勤从事检察工作21年,结缘控申工作已整整12个年头。控申是窗口部门,内容庞杂且与群众利益紧密相关。在多年的工作经验中,童勤总结了她自创的“三心”工作法——“耐心、细心和将心比心”。童勤告诉记者:“面对群众,我会将心比心,对其进行情绪疏通,然后耐心倾听诉求表达,进而对信访案件准确分流,并细心做好释法工作。”

  2007年,童勤刚到成都市检察院控申部门,在信访案件例行清查中,发现王军(化名)案是关注重点。在第一次接触王军之后,童勤把自己的联系方式留给了这位老人,“有什么诉求,随时都可以与我联系”。从那以后的两年时间里,王军隔一段时间就会要求与童勤见面,递交新收集的一些材料。他甚至会在临时想到些什么的时候,顺手就给童勤打个电话。王军对童勤说:“你是好人,你是诚心帮我的,我一定听你的!”

  “当你用真心对一个人的时候,他们绝大多数会给你理解和支持。很多时候,他们就是我工作的动力和源泉!”童勤说。

  “‘窗口’不能成为冷漠的摆设” 

  “回顾这些年从事的控申工作,真正让我感到压力的,其实是为数不多却十分费劲的三四十件信访积案,它们大多属于经依法处理仍缠访缠诉的重复信访件。”

  2008年3月,李正(化名)到北京上访。他是因为对法院民事判决不服转而控告法官渎职的。从案件本身来看,李正有些利益损失,但也没有实在的证据认定法官存在滥用职权行为。4年间,李正一直四处表达着自己的诉求。在北京,他点名要求童勤跟他联系。

  为了劝说李正回成都解决诉求,童勤详细地了解他的情况。经过耐心沟通,李正终于答应回成都。童勤没有辜负他的信任,在案件协调会上,童勤依理据法说明了该案存在的一些问题,督促办案部门尽快回复,并商请纳入人民监督员监督程序,引导进入复议程序并书面告知结果。这一做法,最终得到了李正的认可。

  控申工作经常处于各种社会矛盾交汇的风口浪尖。童勤对此深有感悟,“不到难处不上访。控申部门作为联系群众的窗口,绝对不能成为冷漠的摆设。”

  2012年6月初,凉山州10余人连续到成都市检察院上访,其中还有两位老人,身体虚弱。在童勤和同事们的协调下,控申部门耐心地释法说理,并协调有关部门维持秩序。

  6月4日下午,其中一位70多岁的婆婆突然称病倒地,现场气氛变得紧张。紧急关头,童勤顾不得多想,立即通知“120”进行急救,之后送往医院救治。到晚上10点多钟,童勤还在医院里为婆婆喂水、拿药,忙前忙后。婆婆感动了,直对童勤说:“谢谢你,闺女。”在之后的信访中,老人再没有过激举动。6月8日中午,在多方协调下,滞留群众全部平静地离开检察院,事态得以平息。

  真诚可以温暖人的心灵,也可以让潜伏的危机和矛盾悄然化解。2007年以来,童勤依法处理的6000余件控申信访全部妥善处理,没有一件引发不稳定事件。在童勤和同事们的努力下,一件件涉检信访积案都得到了及时化解。

  担任控申处副处长6年来,童勤指导办理重大、疑难涉检信访案40余件,负责检察长接访的安排协调和跟踪督促120余次。

  知道问题症结,才能应对各种诉求 

  作为分管控告、申诉、举报线索分案审批和信访维稳工作的副处长,童勤处理的案件线索近2万件,审批达6600余件,接打电话成为她的重要工作方式——指导基层院、与信访人沟通、安排接待工作……“有时一天要接打30多个工作电话,常常一个电话没有打完,另一个电话又打进来了。”

  今年4月底,为进一步深化检务公开,方便服务群众,成都市检察院在原有接待制度基础上,创新开展了网络接访、检察长预约接访和下访巡访工作,对群众全方位敞开表达诉求的大门。

  一天早上,童勤看到座机有未接来电,查询发现是网络预约信访人张明远拨打过来的。童勤立即向处理该信访案的基层院了解了情况。她说:“回复信访人不能有一丝大意,要随时了解相关案件的进展情况,注重答复的方式和措辞。”

  此后,童勤主动打电话给张明远。张明远担心分管检察长退休后他的事没人管,童勤明确告诉他:“分管检察长退休了,但检察院在,你的事我们肯定要继续处理。而且,我们会依法给你出具相关法律文书。”

  童勤坦承,她也有过困惑。早在新津县检察院负责控申工作时,面对一些“无理取闹”的群众,童勤常常又急又气:“与这些群众沟通怎么这么难?”

  她主动请教心理专业人士,向身边的老同志学习,与他们一起分析研究信访的特点及应对办法。企业改制、征地拆迁、行政处罚、法律诉讼……举凡社会上所有的问题,都会在控申部门接到相应的反映。她认为,一个接访人员必须对问题有详细的了解,知道问题的症结所在,才能应对各种复杂的诉求。

  所以,那些或焦虑,或惴惴不安,或愤愤不平的上访者,在面对她的时候,那亲切的微笑与一丝不苟的认真会让他们感受到一种温暖的抚慰。他们在别处可能多次碰壁,但在这里,他们会被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他们始终都记得这个名字:童勤。

  (原标题:用真诚引导诉求者 ——记四川省成都市检察院控申处副处长童勤)

  编辑:陈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