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任印强:宁劳一身,不劳百姓
2018-09-03 16:24:00  来源:检察日报
 

  □他带着20余名中层干部,来到位于宜阳的义络煤矿,带上5斤多重的自救装备,下到矿井深处,亲身体验采煤一线工人的工作状态。

  □“你明明知道孩子是拐来的,你却还要收买,助长邪恶,滋养犯罪土壤。”

  □虽然1万元的数额不大,但款项特殊,牵涉群众的切身利益,任印强当即要求立即查实。

  豫西一带,有种野生梨树,当地人称之为棠梨。棠梨又名杜梨、棠棣、甘棠,是种古老而又充满中国传统文化诗意之美的植物。在《诗经》中,随处可见它的身影。《小雅·召南》的“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憩”,讲的就是周初“三公”之一的召公,在甘棠树下听政,决狱断讼,解民烦忧,“宁劳一身,不劳百姓”的事。

  2013年春,棠梨花开的季节,任印强走马上任河南省宜阳县检察院检察长。

  从井下400米到三千年前

  宜阳县城西三公里的甘棠村,是三千年前“棠下决狱”的发生地,清代宜阳知县张汉手书的“召伯听政处”碑依然矗立在那里。上世纪九十年代,当地依托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在“召伯听政处”建起了廉政教育基地,成为宜阳乃至洛阳地区一处不可多得的“清风之源”。不过,初到宜阳的任印强还无暇关注甘棠与召伯,面对当时可以用“严峻”一词来形容的现实,曾爱唱歌、喜欢运动,阳光开朗、活力迸发的他顿时轻松不起来了。但内心的刚毅与明净,很快使他重新调整到应有的状态,开启了紧锣密鼓的节奏。

  5月28日,邀请专家为全体干警讲授党风廉政警示教育课。

  6月4日,全体干警在本院警示教育基地,通过观看职务犯罪案例、古今中外的廉政典型和做法、廉政格言等,进行内部警示教育。

  6月5日,带领全体干警到县看守所,深入监区查看在押人员生活起居场所和劳动情况,警示干警执法守法之责,明白自由之贵。

  6月7日至8日,野外拓展训练……

  “通过各种直观、生动、零距离的警示教育形式,我们都受到了强烈震撼。作为一名检察官,时刻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自重、自警、自律。”时至今日,谈起三年前开展“三强化三提升”教育整顿活动,任印强记忆犹新,连一些细节都记得清清楚楚。

  任印强把目光投向了距地面垂直深度达400多米的矿井。那天,他带着20余名中层干部,来到位于宜阳的义络煤矿,换上矿工服,带上安全帽及5斤多重的自救装备,下到矿井深处,亲身体验一线采煤工人的工作状态。这次体验,给任印强带来了“非一般的感受”,也让干警们在思想上受到了强烈冲击。“团队、担当、创新、活力”的宜阳检察精神由此诞生。

  上下一番拓展后,任印强坐了下来。先开了个35岁以下年轻干警座谈会,又开了个50岁以上在职干警和离退休老干部座谈会,谈感受、谈想法、谈思路、谈出路,意见一项项出台,制度一条条制定,措施一个个落实,学习抓紧了,管理上去了,风气渐渐好转。一年过去,该院整体工作再次进入全市先进之列。全国检察机关检务保障工作先进集体、全省查办职务犯罪工作先进基层院、省级文明单位等一项项荣誉纷至沓来。

  至此,任印强才回过头,细细打量三千年前的那棵“蔽芾甘棠”,不仅组织干警到甘棠村廉政教育基地参观学习,还把召伯听政、棠下断讼的场景还原,搬到了院里一楼大厅的墙上。“召公敬德保民,清正廉明的思想作风,不仅是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更是检察干警提升境界、学习践行的榜样。”对历史文化的发扬光大,任印强自有他的把握。如今,每当走进宜阳检察院,包括《召伯甘棠》壁画在内的多个文化阵地,便会化作缕缕清风,迎面拂来。

  没有收买,就没有拐卖

  两个多小时的访谈,任印强大半时间都在谈历史。从“历史地理不分家”谈到“历史的选择”,古今中外、历史现实……有理有据,有条不紊。尤其是他从地理环境、自然条件角度对“游牧民族为何常能战胜农耕文明”的阐释,更是观点独到,发人深思,法律问题反而鲜有涉及。最终我们忍不住问他,对历史如此钟情,为何却学了法律?

  “大概这就是缘分。那年高考,我的成绩是全县第一,但对上什么样的学校心里根本没数,也不懂,当时只是觉着中国政法大学带有‘中国’两字,就冲着它去了。”任印强微微一笑,青春的影子跳上眉梢。

  但这仅仅是缘起,真正体现出缘分的,还是在他大学毕业后。1996年,任印强参加了洛阳市统一招录公务员公开考试。“还是不知道报啥,就随手填了法院,结果录取后却被分到了检察院,看来还是与检察有缘啊。”在洛阳市检察院反贪局、政治部经过17年的磨砺,任印强圆满完成角色转换,由法律专业高才生成长为法律监督的行家里手。

  这是一起普通的拐卖儿童犯罪案件。家住河南荥阳的一对夫妻王某和马某,驾驶面包车途经宜阳张坞留召村时,看见一名幼童独自在路边哭泣,遂起歹意,将其抱上车逃离现场。几天后,两人以6万元的价格将该幼童卖给伊川县鸣皋镇的杨某。公安机关经过一个月的侦查,将被拐卖幼童解救。

  “案件并不复杂,王某、马某的行为已构成拐卖儿童罪,但对于收买人杨某,我们却颇伤脑筋。起诉他吧,当时刑法还没修改,有点拿不准。不起诉吧,无疑在容忍犯罪。”宜阳县检察院副检察长张素敏有些为难。她将案件汇报给任印强。其时,任印强到任不久,对宜阳的一切都很陌生。但是对于案件,他却从不会感到陌生。

  “没有收买,就没有拐卖。拐卖妇女儿童犯罪之所以屡禁不绝,屡打不止,与旺盛的市场需求有关,也与对买方市场打击不力有关。”任印强表明自己的观点。

  案件被移送到法院审理。开庭时,张素敏出庭支持公诉,任印强坐镇旁听席,随时关注案情发展。

  果然,杨某的律师辩称,杨某没有阻止解救,不应定罪。

  “你没阻止解救是事实,但你明明知道孩子是拐来的,你却还要收买,助长邪恶,滋养犯罪土壤。”谈到这里,任印强的脸色一下凝重起来。

  当天,河南省高级法院院长张立勇也来到了庭审现场。当听到法庭以收买被拐儿童罪,宣判杨某有期徒刑六个月时,他在赞同的同时表示,下一步除了要严厉打击拐卖者外,还要铲除买方市场。

  岂能到了基层“变了味”

  这两年,与任印强“接触”过几次,感觉他应是“城里人”。

  “我是个标准的农村娃子,参加工作后,回家还得拉牛犁地。”任印强的“坦白”,让我们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那年,去北京上学,一身‘装备’从头到脚不超过20元,手里提的是母亲给我缝的一个布兜。”大学四年,任印强所在的班级,他的物质条件在最差之列,“每个月所有花费不超过100块钱。几十次经过故宫,没进去过一次,门票超过2元的景点,不进。食堂买菜只打半份,每顿省5毛钱。”但这一切都没有成为任印强抬不起头的理由,除发奋读书外,阳光自信的他重拾高中阶段兴趣爱好。唱歌、打篮球、参加学校各种活动,迅速完成了由一个羞涩自卑的农村娃向一名阳光进取大学生的蜕变。

  尽管“农村”让任印强从小到大的生活充满艰辛,但他始终心怀感恩。

  宜阳是个农业大县,全县80%多的人口在农村。“这几年,国家持续加大对农村的扶持力度,出台了各种惠农政策。检察机关更要发挥职能,切实促进党和国家惠民政策真正落到实处。”任印强深有感触地说。

  那是他到任宜阳县检察院的第9天,一封举报信放到了他的案头。信中举报宜阳县盐镇乡村镇所所长李某贪污危房改造补助款1万余元。“发放农村危房改造补助,是国家为了改善农村困难群众的住房安全和生活条件而实施的惠民工程。虽然1万元的数额不大,但款项特殊,牵涉群众的切身利益。”任印强当即将举报信批转院反贪局,要求立即查实。

  “通过侦查,发现李某确实利用职务便利,除举报信件中提到的两笔共计1万余元贪污,另外还查实李某贪污5户共计4.7万元危房改造补助款的犯罪事实。”提起这起案值并不大、功夫却没少下的职务犯罪案件,宜阳县检察院反贪局局长聂文红记忆犹新。

  案件成功告破,但任印强的心情却异常沉重。李某这种情况在其他乡镇是否存在?如何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保障款项能够正确、安全发放?任印强一方面安排反贪局干警对全县17个乡镇的危房改造工作进行全面清查,一方面协调县住建局、财政局牵头,结合李某贪污一案,召开由全县各乡镇主管危房改造的村镇所所长参加的会议,阐明违法发放补助款的危害,以及构成犯罪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同时要求各村镇所所长认真开展自查,自觉上报违法行为,上缴相关款项。之后的10天时间内,追回违法发放的危房改造补助款15万余元。

  “任检来这三年,我院职务犯罪查处力度不断加大,尤其在涉农惠民领域,取得的成效十分明显。”聂文红大致梳理了一下,仅近两年,查办发生在农业综合开发、征地补偿、家电下乡补贴、农村危房改造、城中村改造、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内的职务犯罪案件23人,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经济损失300余万元。

  民生检察护民生

  说洛阳,就不能不说偃师。偃师因周武王伐纣在此筑城“息偃戎师”而得名,今为洛阳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任印强家世代居住的前马郡村,在偃师众多古老的村庄中小而普通,但却“名见经传”。“两河相夹,一发大水全部淹没。水落后,泥沙冲积地带就长出了茂盛的草,适宜放牧。地方志记载,西周时期,我们这里是官方的放马地。”提到家乡历史,任印强的脸上洋溢着自豪。

  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虽然生活贫困,但良好的家风,让任印强兄弟四人中的三人考上大学。任家三哥毕业后,被分到县上一家企业,后由于效益不好,辞职做生意,从摆地摊开始,一步步发展起来。“我上大学,全凭三哥支持,要不是他,我的大学根本上不下来。”任印强眼眶发红,对兄长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生活的艰辛,让任印强对民生格外关注。“今年的‘两高’报告中,出现了近20起典型案件,大多与民生密切相关。”任印强感慨地说。这几年,他把关注和保障民生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严查“民生案件”,打造“民生检察”。只要涉及民生,特别是群众反映强烈的职务犯罪案件,无论大小,该院都要坚决查处。同时,开展预防宣传和警示教育、容积率调查、预防介入等方法措施,积极预防民生领域职务犯罪,防止“小案”变“大案”,切实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

  2014年3月,该院在办理一起国有企业负责人聂某涉嫌挪用公款70万元案件时,发现涉案资金系该厂16名临时工缴纳的社保统筹资金,严重侵害了职工的合法权益。鉴于此案的特殊性,任印强决定启动“侦防一体化”机制,一方面指派案件承办人耐心细致做好嫌疑人家属说服教育工作,促其全额退还涉案资金,确保受害职工利益不受损失;另一方面指派预防部门同步介入侦查活动,通过参与旁听讯问犯罪嫌疑人、查阅相关案件资料,走访涉案企业及其主管部门等形式,深入开展预防调查活动。最终赃款全部追缴到位,该院将70万元涉案资金全额返还给企业职工,并积极协调解决受害职工社保资金缴纳、退休手续办理等案件遗留问题。

  之后,任印强把“民生检察”的触角延伸至全县各个乡镇,建立起民生检察工作站,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小小工作站,作用却不小,建成时间不长,却受理案件线索121个,服务查询求助1300余人次。

  家住宜阳县盐镇乡的吴某有个16岁的轻度智障儿子。2014年的一天,儿子走失,遍寻不见。吴某遂向公安机关报案,并与家人开始了漫无目的的寻找。然而数月过去,儿子还是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寻子心切却又想不出更好办法的吴某便去上访,试图以此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帮他找回儿子。

  得知消息,该院派驻盐镇民生检察工作站的检察官立即找到吴某了解情况,并向任印强作了详细汇报。“刚开始,我们打算通过依法监督公安机关立案找到孩子。后来发现,这件事不在公安立案范围之内。但孩子不能不找,不管啥情况,先找到孩子再说。”任印强亲自“出马”,沟通协调,使事情出现转机。几天后,好消息传来,“走失”四个月之久的吴某儿子找到了。

  “孩子找到就好!”任印强放下心来,随之脑海中涌出了更多关于民生、关于法律的思考。

  (原标题:甘棠清芬)

  编辑:陈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