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武汉汉阳区检察院肖力:事业是生命之盐
2018-09-05 16:27:00  来源:检察日报

    

  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检察院反贪局副局长肖力  

  □同宿舍本科毕业的室友,让肖力感觉到了差距,加之在大学念的经济法专业,对刑事法律并不精通,更让他身上有了一种压力:“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实战中,肖力从每个人身上吸取优点,“有人笔录做得好,有人擅长讯问,有人善于收集证据、查账。”肖力笑言,局里的老反贪基本都做过自己的师傅。

  □“对案件总体结构把握好”、“凡是想到就能够做到”,这是领导给予肖力的评价。同事们也认为,肖力在办案中,“总比别人反应快”。

  □婚事全是妻子一人操办,婚礼前一天,他还在提讯,新婚的喜悦还未来得及体会,他又回到了办案区。

  “凭经验办案为第一境界,凭良心办案为第二境界,凭智慧办案则为最高境界。凭智慧办案者,融合了经验、良心和理性。”这是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检察院反贪局副局长肖力多年的办案心得。

  每办理一起案件前,肖力都会先对案件涉及的行业或领域进行全方位研究,有了“底气”,在突破案件时往往事半功倍;每办完一起案件,他会暂时抛开成功的喜悦,对案件进行反思和总结。他所提出的侦查模式,成为了该院反贪工作的一大特色,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效。今年“五一”前夕,他被授予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

  拒绝当逃兵  

  1996年大学法律专科毕业后,肖力进入汉阳区检察院反贪局工作。同宿舍本科毕业的室友,让肖力感觉到了差距,加之在大学念的经济法专业,对刑事法律并不精通,更让他身上有了一种压力:“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恰逢此时,有同事邀他一起参加本科自学考试,肖力欣然应允。一年半的时间,他便通过了12门课程考试,拿到了法律本科文凭。

  2000年,得知院里有报考武汉大学法律硕士的名额,肖力又积极报名,通过了入学考试,成为院里第一个在职攻读法律硕士的年轻干警。经过一年多的半脱产学习,他拿到了硕士文凭。

  四年的时间,一步一个脚印,肖力不断给自己“充电”。回顾这段时光,肖力说:“很珍贵。让我重新系统学习了法律知识,尤其是加强了理论素养,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然而,在“司考”路上,他却没那么幸运,连续两次打了败仗。低谷之时,区政法委来院调人,肖力想了想,还是拒绝了。“不服输,不想就这么灰溜溜地走了。”另一方面,肖力发觉,自己已经爱上了反贪,“与人打交道,很能磨练自己的个性,很有挑战性”。

  2004年,肖力第三次参加司考。两个月后,喜讯传来,他又成为了院里第一批通过司考的干警。

  厚积而薄发  

  实战中,肖力从每个人身上吸取优点,“有人笔录做得好,有人擅长讯问,有人善于收集证据、查账。”肖力笑言,局里的老反贪基本都做过自己的师傅。

  刚开始做笔录时,因为追求完美,肖力总是习惯性地改来改去。“别人做的笔录都是干干净净的,我做的笔录像个小学生的试卷一样,看上去脏兮兮的。”后来有一次,师傅涂岚主办一件棘手的案子,肖力配合其做笔录。在涂岚的指点和鼓励下,肖力逐渐明白如何从犯罪构成要件上对口供进行全面把握,避免丢三落四。几名行贿人的笔录做下来,肖力感到自己“开了窍,有自信了”。

  肖力从老同志身上得到的另一大收获就是,如何站在嫌疑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把握其心态,让其心服口服。“让对方感受到你的正义和善意,对你建立起信任感,同时让他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性和危害性。”肖力总结道。

  2008年,肖力接了个“烫手山芋”:中石化武汉分公司的程景东。程此前在接受纪委调查时,一直是“零口供”,到了检察院以后,仍不开口。此人曾担任过中石化武汉分公司运销处副处长,后辞职经商。“他们的事情跟我无关,我都已经离职了,还找我干吗?”程景东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

  “抵触情绪很大。”肖力分析其心理状态,“认为我们在翻旧账,有怨气和心结,也害怕引火烧身。”

  “关键要将其抗拒的心态扭转过来。”通过疏导,肖力逐渐让程景东对自己产生信任,意识到自己走到今天这步,是此前的错误行为造成,同时也向其传递一种信心:案子肯定会查下去,而且是有证据的,但检方也会本着对法律、对当事人负责的精神,客观查证。

  从上午9点到下午4点,七八个小时的心理战,最终,程景东不仅承认了向中石化武汉分公司等领导行贿的事实,还主动交代自己在任期间曾收受他人贿赂15万余元。他向肖力坦言:自己当初之所以辞职,是不想陷得更深。

  这一年,当上侦查一科副科长的肖力开始独立初查线索。“区水务局堤防工程建设中,有人虚报台班数,套取钱款私分。”当这条没有具体对象的线索交到他手里时,他确实不知从哪下手。带着一名新人,他开始了艰苦的摸排:跑银行、跑工商局,四处查资料,一个个地找参与工程建设的人,包括运土的货车司机。

  三个月后,他在蹲守中获得了一名关键证人的电话号码。这名小包工头后来承认,自己在承接工程的过程中,给水务局排水队的人送过钱。排水队4名队长、副队长随后被锁定。通过这4个人,肖力又挖出了水务局局长陈某贪污、挪用、私分国有资产的犯罪事实。一张白纸最终变成了厚厚的案卷。

  这两个案子的办理,让肖力的调查和预审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他感到自己终于“出师”了。

  想到就能做到  

  “对案件总体结构把握好”、“凡是想到就能够做到”,这是领导给予肖力的评价。同事们也认为,肖力在办案中,“总比别人反应快”。

  这是因为肖力的“工夫”做在平时。他要求自己每月看一本书,内容五花八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他随时做个“有心人”,像电脑一样接收各方面信息,然后处理、沉淀在脑中,以备“不时之需”。每次查案前,他会想方设法了解案件所涉及行业的整体情况。

  2009年4月,汉阳院收到匿名举报,反映武汉港工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叶立宏与工程分包老板开支与收入明显不符。调查发现,叶立宏的资产状况确实有问题,其在负责本单位工程发包、管理及工程款结算过程中,收受分包商贿赂200余万元。到案后的叶立宏供认了受贿事实。

  案件到此似乎可以结案了。但肖力却注意到,叶立宏既是其公司项目的发包方,同时也是上级单位、武汉港务集团工程的承包方。通过这层特殊关系,他进一步厘清了武汉港务集团内部的权力链条。

  “你的工程从哪来?”“港务集团。”“你把工程给别人做,别人送钱给你,那你在承接工程时,是不是也给其他人送了钱呢?”又一轮交锋中,肖力一句话问得叶立宏一震,冷汗直冒。

  从叶立宏入手,该院又挖出了港务集团工程项目部三名正处级干部的受贿事实,且线索进一步延伸到集团副总经理、副局级干部肖慧专身上。

  “肖慧专还分管集团的设备采购、安装等,问题很可能不只一点。”在分析了肖慧专的职权范围后,肖力大胆推测,和同事们继续深挖,最终查实肖慧专利用职权受贿高达130余万元。

  肖力在港务集团案中清晰敏锐的侦查意识受到了市纪委领导的赏识,他们希望调肖力到纪委工作。肖力再次选择了留下,“和大家一起并肩作战了这么多年,有了感情,而且我很喜欢这个单纯而有凝聚力的团队。”

  打开窝串案的钥匙  

  汉阳区检察院副检察长、反贪局长涂岚介绍,近年来,该院办理的职务犯罪案件基本都是窝串案,占到了立案总数的百分之八十多。这与肖力提出的“抢占信息、集体评估、滚动深挖、集中突破、规范管理”五位一体侦查模式不无关系,这也成为了该院反贪工作的一大特色。

  2012年初,院里接到线索:武汉公交集团综合开发部人员在公交站场建设中收受承包商贿赂。反贪局集体评估认为,线索可信度高、可查性大。但问题在于,和水务局案一样,没有具体对象。

  肖力和同事们通过互联网,对公交集团近年来的招投标项目进行了查询,发现该集团每年的投资额高达几个亿。他们又对所有的项目和涉及到的人员全部进行列表分析,决定将突破口放在康乾置业公司的杨氏父子身上。

  “在公交站场建设中,两人出现的频率较高,并且康乾公司还与公交集团合资成立了公交置业公司开发房地产项目,关系非同一般。”肖力指出。

  当年3月的一天,一辆豪华奔驰轿车从该市口区某小区驶出。车刚到门禁处,驾驶座上的杨某便被肖力他们请到了检察院。在杨某随身携带的一个小本上,记录了很多数字、日期和姓氏。很明显,这是一本行贿流水账。

  杨氏父子的到案,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公交集团内部系列窝串案的大门。

  此时,又面临一个新的决策,是从集团高层往下查,还是从下往上查?集体讨论时,大家也对此产生了争议。肖力提出,从上开始,利于将案子“做大做强”。他的意见得到了采纳。

  随后,公交集团党委副书记王尔义到案,并交代了自己利用分管集团公司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维修、工程项目管理、参与重大事项决策等职务便利,先后收受合资方、承包方贿赂180余万元。

  从杨氏父子和王尔义口中,肖力他们又掌握了集团董事长迟旭东的相关情况。与此同时,他们又对该集团所有的合资合作项目进行了关联性分析,选定了另一个关键突破口——与集团合资成立武汉公交物资有限公司的李和协。

  到案后的李和协证实,公交集团不仅是公交物资公司的股东,也是其最大的客户。为了巴结迟旭东,他想尽各种方式给其送钱,包括每年公司召开董事会时,都会以“股东代表活动津贴”的名义给迟旭东5万元。他送给迟旭东的钱前后加起来有200多万元。

  从李和协开始,迟旭东的问题逐步全面暴露。经查,其在担任集团董事长期间,在对外合资合作、物资采购、人事管理等过程中,多次收受单位或个人所送财物800余万元。

  肖力带领战友们一口气查办了该集团20人重大行受贿窝串案,在全市公交系统引起强烈震动。

  对真相的追寻  

  执着、有韧性,是肖力让身边人欣赏的另一大优点。“任何难办的事交到手上,他是全力以赴、从不推辞。”同事们评价。“公正与担当,也是我自己最看重的品质。”肖力说。

  几年前,该院反贪局查办了湖北省建行信贷审批部经理李德峰受贿案。侦查阶段,李德峰主动交代了其借负责客户信用等级审定和授信业务审查的职务便利,为相关公司谋取利益,受贿110万元。然而审查起诉阶段,李德峰翻供了,案子被退回补充侦查。这个让人头疼的“夹生饭”被端到了肖力面前。

  在调取了当初突破李德峰的录音录像资料仔细观看后,肖力发现,讯问过程流畅自然,根本不存在逼供、诱供或其他影响嫌疑人如实供述的情形。李德峰为什么翻供呢?

  “侦查阶段面对突如其来的讯问,心理防线极易崩溃,不得不作出有罪供述,但蒙混过关、逃避惩罚的侥幸心理是每个嫌疑人所共有的。”肖力分析,案件进入新的诉讼阶段,环境发生变化,嫌疑人面对越来越近的牢狱之门,在前途、地位、名誉、家庭、财产即将毁于一旦之际,便孤注一掷,千方百计洗脱自己的罪行,达到逃避惩罚的目的。

  “而且,李德峰并非辩称其没有受贿,而是给自己找了个托词,说其中70万元是帮行贿人转让土地收取的佣金。”要想推翻李德峰的辩解,必须进一步寻找、固定有力的证据。肖力和同事们再次询问了关键证人,同时对李德峰审批贷款项目的相关书证进行了梳理,进行了时间上的比对,最终确认,李德峰的辩解完全是在混淆视听:佣金一事确有,而且是100万元,但此后,他还因审批贷款收了同一行贿人70万元贿赂。

  “佣金之事在前,收受贿赂在后,两件事,一码归一码。”不仅如此,在追寻行贿款来源和受贿款去向的过程中,肖力他们又有了新的收获,李德峰还以借款名义另外收取了一笔100万元的贿赂。法院最后以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判处李德峰有期徒刑十二年。

  荣誉背后是付出  

  “事业是生命之盐,如果一个人在事业上无所作为,生命将淡而无味。”这是肖力的座右铭。

  2008年以来,肖力先后参与和组织查办各类职务犯罪案件74件78人,其中处级以上要案27件27人,100万元以上特大案件16件19人,通过办案追缴赃款4000余万元。

  由于工作实绩突出,他先后被评为汉阳区优秀公务员、武汉市“先进检察官”、武汉市第二届“维护公平正义”优秀检察官,荣获“湖北省五四青年奖章”。

  荣誉的背后是无限的付出。多年来,只要一到工作岗位,肖力便迅速进入角色,无论加夜班还是外出取证,他从不推脱,也从未见他因家庭私事、身体原因影响办案。在办案高峰期,一个月的时间里,他曾通宵加班21天。

  在反贪一线工作十余年,他几乎没休过公休假。即使是结婚这样的人生大事,他也只休息了两天。婚事全是妻子一人操办,婚礼前一天,他还在提讯,新婚的喜悦还未来得及体会,他又回到了办案区。

  2012年5月,37岁的肖力被任命为反贪局副局长。虽然走上了领导岗位,在大家眼中,他仍然是亲切而谦逊的。

  “汉阳反贪是一个年轻的团队,平均年龄只有32岁,富有冲劲和闯劲,但抵御挫折的能力也相对弱一些。今后在团队建设中,希望能将我们好的传统延续下去,克服弱点,发扬优势。”如今的肖力正在思索着,如何将自己所在的团队打造得更有凝聚力、更有战斗力。

  编辑:陈雅